《西厢记》读后感( 七 )



在整场戏剧中,分为4个高潮,一线贯串是指整部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崔、张二人的爱情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二类矛盾是指以崔、张、红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根本性矛盾,以及崔、张、红之间的误会性矛盾 。这两类矛盾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戏曲冲突,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从而使剧情生动曲折 。三个人物是指处于全剧结构中心的崔、张、红三个主要人物 。整部戏就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通过情节发展来展示性格,又通过性格来展开冲突 。《西厢记》全剧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六次高潮,即“寺警”、“赖婚”、“闹简”、“赖简”、“拷红”和“争婚” 。全剧既有统一的线索,又有六大转折,因而使剧情波澜曲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戏剧中刻画的四个人物中,张生,一方面执着追求爱情,一方面对莺莺的心思捉摸不定 。莺莺,她既要
克服封建礼教长期对他的影响,更要躲开老夫人的耳目,又不得不表现小姐的尊严与矜持,所以充满了顾及与尴尬,这种种的客观因素困扰着她 。而在其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尤其生动 。
其中的语言极具艺术魅力,比如张生的琴声中曰: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欲细诉哀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已飞兮使我沦亡

表达了张生对莺莺的痴情与志诚,感染力很强!
张生与莺莺的简帖,同样令人惊叹不止:

张生:相思恨转添,慢把瑶琴弄
乐事又逢春,芳心尓亦动

此情不可达,芳遇向须奉
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生动地刻画了崔、张的情深意重,却蕴含这压抑与无奈
通过传简帖,表现了崔张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自由的心情
对张生“痴中见傻,傻中见真”的形象描写,

与莺莺不仅外表美丽,而且还有炽热而又深沉的情感

于此,“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符合人们美好的愿望!
古言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
虽然张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一介寒儒,但是他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勇敢的,

并且英俊潇洒,富有才学和胆略 。
最后,整部戏剧以喜为圆满

张生功臣名就,与莺莺永结同心,结同心!
自古以来,歌颂爱情的诗歌、小说、戏曲比比皆是,有喜也有悲,尽管大多以圆满
结局,但谁又能看到它过程中所受的波澜与曲折,其中的艰辛与坎坷呢?或许,只有真
真切切地经历了才可感悟到其中的酸甜苦辣,爱恨情长,相聚分离,以换得来之不易的美满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