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读后感( 三 )


。第十五章为谏诤章 , 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就应怎样办 。第十六章为感应章 , 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 , 孝道到达极点就能够感应神明 。第十七章为事君章 , 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 , 孝子事上 , “进思尽忠 , 退思补过” 。第十八章为丧亲章 , 讲父母去世孝子就应怎样办 。《孝经》 , 短短十八章 , 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孝道上至诸侯、天子 , 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 。《孝经》 , 它不仅仅能教我们学会孝 , 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 , 自然和万物!

《孝经》读后感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 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 , 是传统社会的道德 。从动物学上说 , 实质上是"反哺"的 。在我国 ,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 , 甲骨文中就了"孝"字 , 这也说 , 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 , 华夏先民就孝的观念 。至春秋时期 ,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地 。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 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 , 是传统社会的道德 。从动物学上说 , 实质上是"反哺"的 。
在我国 ,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 , 甲骨文中就了"孝"字 , 这也说 , 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 , 华夏先民就孝的观念 。至春秋时期 ,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地系统地论述孝道 , 《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
《孝经》中 , 子曰:"夫孝 , 天之经也 , 地之义也 , 民之行也";"人之行 , 莫大于孝";"教民亲爱 , 莫善于孝";"夫孝 , 德之本也" 。孔子为人子女 , 孝顺父母 , 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 是应该身体力行的 。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
诚然 , 儒家孝道也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 , 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权威) , 于今已绝适合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 , 不远游 , 游必有方" , 在便捷的 , 已可以理会这句话 , 当时联络多有不便 , 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也已取 , 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于"三年之丧" , 四科中十哲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过 , 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雕也 , 粪土之墙杇也"的学生 , 为父母服丧三年过长了 , 一年就可以了 。三年 , 一年 , 这显然是弊端较多的行孝 , 就无须效仿了 。诸如孝说 , 均已过时 , 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