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童趣的古诗( 四 )


”《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 。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 。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 。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 。
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
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
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
关于诗歌的趣事(概括主要内容)苏东坡诗风豪迈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有一天晚上黄庭坚与苏东坡饭后闲步但见暮蔼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和悠扬悦耳 。
于是出对道 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
上下句均妙在以曲牌名《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 。
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 。
”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吓了一跳 。
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 。
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 。
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 。
他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
这下联对得真妙 。
以“四”对“三”十分妥贴 。
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 。
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 。
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 。
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均为当时的著名才子、才女 。
某年中秋夜兄妹二人在花园饮酒赏月 。
下洒菜中有一碟切开的咸鸭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一上联要哥哥对下联 剖开舟两叶内藏黄金白玉 。
此联用词形象典雅有一定难度 。
因一时无恰当物品可对苏东坡一时为难 。
此时正巧侍女端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剖开一个下联应手而得 打破罐一只中藏玛瑙珍珠 。
兄妹正笑谈间一侍女在一旁手持一只玉笛吹奏乐曲助兴 。
于是苏东坡出一上联要小妹对下联 “水仙子”鬓挥“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东坡话声未落一侍女怕打扰兄妹的雅兴迈着细碎小步拿来一件夹衣给小妹披上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虞美人”脚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
兄妹二人用拟人手法各嵌入三个词牌名手法精妙风格曲雅 。
相传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
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