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二 )


第三部分 , 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 , 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 , 幽清明净 。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 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 , 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
三、语言特色类[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 , 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 , 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
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
分析语言特色 , 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 , 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
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 , 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 , 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 , 或恐是同乡 。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 , 明快清新 , 有如民歌 。
何处住 , 在横塘 ,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 , 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 , 不加雕琢 , 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
四、思想内容类[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 , 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 , 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 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 , 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 , 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 , 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 , 做到全面、准...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哪些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 , 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 , 虽数量不多 , 但影响颇大 。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 , 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 , 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 , 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
要发现修辞 , 直接说明作用 。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 , 表意凝炼 , 抒情酣畅 , 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 , 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