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四月雨天的古诗词( 二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这个是农历三月,你要农历四月的话``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乡村四月》 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梅雨》 唐. 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
补:http://www.ishici.com/search.asp?RR=1&TT=%CB%C4%D4%C2&scommand=%CB%D1%CB%F7这里看下吧,都是直接写了四月的,应该有你要的~
赞美四月雨天的古诗词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关于雨的散文和诗词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 。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
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
残山剩水犹如是 。
皇天后土犹如是 。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版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