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二 )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 。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 。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
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其次,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
四、 教学方式、方法还需 进一步改进 。
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观察、体会、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其次,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一、课堂常规 。
作为一名初职教师,我不想以此作为理由,但确实对教学存在很大的影响 。面对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那样的天真活泼,课堂常规建立阶段,我没有严厉起来,结果后来的课堂,不论怎么整,都难以达到像班主任老师上课一样的井然有序 。没有好的课堂常规,部分过于活泼的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听讲,自然就不能很好得掌握知识 。本次考试,这个问题就很明显地反映了出来 。三班的课堂常规最好,所以优秀率达到了90%,而四班由于后半学期课堂管理无序,优秀率只有 63% 。学生都是一样的聪明,问题就主要存在我身上了,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把常规放在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