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所有诗词赏析( 三 )


第九节写幻境 。在怜春恼春之后 , 黛玉又回忆起了昨晚之事 , 所谓的悲歌只是自己的心在沉沉低吟而已 , 花儿哪有灵魂 , 鸟儿哪有精灵 , 黛玉怎能听到它的悲歌呢?在庭外悲歌的只是自己的孤魂 。花魂与鸟魂都难以挽留 , 自己的灵魂又怎能挽留呢?问鸟儿 , 鸟儿默默无语 , 问花儿 , 花儿低头含羞 。他们虽然无语 , 却已给出了答案 , 悲歌的是自己 , 无法挽留的亦是自己 。
第十节写心愿 。笔者幼时亦常想变成一只小小鸟 , 飞向蓝天 , 不想黛玉亦有此意 。前两句豪情万丈 , 要生出双翼 , 随花飞出禁锢自己的大观园 , 飞到那无愁的天尽头 。后两句笔锋顿转 , 一落千丈 , 只可惜那天尽头哪有埋葬鲜花的坟丘 , 哪有埋葬自己的坟墓 。在黑暗痛苦中的黛玉终于想到了逃避 , 欲逃离苦海飞向无忧怎么可能呢?只能用云天尽头无香丘来蕴藉自己 。
第十一节以死明志 。这一节是对“风刀霜剑”的控诉 , 是宁肯葬身黄土也不愿随波逐流 , 同流合污的挣扎和抗拒 。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竟以死来保卫自己的真率纯洁 , 免受玷辱 , 足以对她致以崇高的敬意 。自前一节以来 , 激情一路高涨 , 至此达到巅峰 , 格调十分悲壮 。“质本洁来还洁去”便是黛玉的一生 , 真一“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的芙蓉 。
第十二节葬花葬奴 。花儿飘落尚有葬花人收以锦囊 , 掩以净土 , 葬花人死时会有谁来收葬呢?人不如花 , 这就是宿命吧 。“痴”乃是黛玉一生的概括 , 因为痴 , 在污淖前坚贞不屈 , 因为痴 , 以泪还恩 , 至死不悔 。
第十三节花落人亡 。此节是对上节的回答 , 未卜侬身何日丧?春残花渐落 , 便是红颜老死时 。他年葬侬知是谁?那时花已落人已亡 , 什么都不知了 , 还问这个干什么呢?
《葬花吟》是《红楼梦》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 , 是红楼诗词中的杰作 。这种诗文结合的写法在其他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亦不少见 , 但结合如此紧密而非堆砌之作却是前无古人 。如果没有《葬花吟》和《芙蓉女儿诔》 , 黛玉与晴雯的形象便大打折扣 。
脂砚斋对黛玉葬花十分欣赏 , 曾欲请人画出《葬花图》 , 但誓不遇仙笔不写 , 过了八年 , 虽遇到了善于描美人的余集 , 仍未画成 , 最终只能感慨“恨与阿颦结一笔墨缘之难若此”可见黛玉葬花之美丽动人 , 绝非一般画家能描绘得出的 。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 , 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 , 不管桃飘与李飞” , 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 , 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 ,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 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 , 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 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 , 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 , 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 , 至三四 , 其凄楚憾慨 , 令人身世两忘 , 举笔再四 , 不能下批 。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 , 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 , 批词通仙 , 料难遂颦儿之意 , 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 , 散停笔以待 。”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 , 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 , 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 , 才有必要强调指出 , 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 , 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 , 《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这一点 , 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 。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