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窗外美景的唐诗吗?
1、唐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
释义: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 。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 。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
2、唐诗:
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释义: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
3、唐诗: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释义: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
4、宋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
5、现代诗:
林中小景
金波
阳光透过枝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
关于写窗外的景色的诗词,字数不限 要让别人能闭着眼睛感受到你描写...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季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 。
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 。
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 。
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 。
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 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
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 。
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 。
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
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天空从方塘中赏鉴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 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 。
- 蝶梦庄周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关注的不仅仅是食品安全——《掷出窗外》读后感如何写?
- 江苏旅游美景导游词怎么写?
- 谚语|关于春天的谚语,描写春天的谚语歇后语有哪些
- 描写蚂蚁作文怎么写?
-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怎么写?
- 初一重阳节日详细描写话题作文怎么写?
- 描写重阳节作文如何写?
- 北京长城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