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诗歌有什么影响?( 五 )


南宋词人姜夔继承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道路 。他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主要内容,意境清空,格调骚雅,音律严整,在艺术上冠绝一时 。史达祖、高观国等人是他的羽翼 。在词风偏于疏宕的南宋,吴文英词却倾向于密丽的风格,人称“七宝楼台”,可谓一枝独秀 。由宋入元的重要词家尚有张炎、周密,王沂孙等,随着南宋王朝的覆灭,他们哀怨衰飒的词作成了宋词的尾声余韵 。
--------------------------------------------------------------------------------
6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宋诗总的成就不如唐诗,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特色 。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晚唐李商隐,但多讲究声律辞藻,注意华丽典雅,缺少社会内容,号西昆体 。王禹偁起而与之抗衡,作品面对现实,走平易流畅的一途 。继之而起的梅尧臣,苏舜钦,都针对西昆体流弊而有所革新,欧阳修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奖掖后进,倡导平易流畅、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诗风,形成宋诗的自身特点 。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 。苏轼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更进一步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由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故能避免许多诗人所犯的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的弊病,他的作品代表了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 。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派的诗歌最具宋诗的特色 。其诗宗尚杜甫,自立门户,大率瘦硬生新 。属于江西诗派的诗人有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最终却分别自成一家 。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留下来的诗共九千三百余首,他的诗篇最感人的是表现了他老而不衰,死而不渝的抗敌复国的爱国壮志 。在《关山月》一诗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诗人忧心如焚的情怀 。杨万里的诗清新活泼,范成大的诗善写田园风光,颇有生活情趣 。他们在创立独特的诗歌风格上都各自作出了努力 。南宋后期还出现了“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但作品现实感不强,诗格比较浮弱 。到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期诗坛增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
散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以后渐呈颓势,这情况到宋初仍未改观 。柳开、石介、尹沫等人提倡恢复韩柳古文传统,但成绩不大 。至宋仁宗庆历年间,在政治革新潮流的鼓荡下,诗文革新运动也随之兴起,在欧阳修等人努力下,宋初浮华的文风得以革除,宋代散文取得了足与唐文媲美的杰出成就 。欧阳修极力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险怪奇涩之文,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形成一种富于情韵、平易畅达的艺术风格 。他的散文不论写景状物,还是叙事怀人,都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如《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即使是纯粹说理的政论性散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也是一唱三叹,情见乎辞,颇有特色 。在欧阳修的提携指引下,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一时俊彦 。王安石的政论散文观点鲜明,言辞犀利
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论的总结 ①在钟嵘滋味说基础上,提出诗歌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问题 。
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空泛,同时还必须含蓄深远,有无穷的意味 。
以上两点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前者就客体形象提出的要求,后者就审美主体提出的要求 。
司空图处在乱世却主张“醇美”,体现了儒家“怨而不怒”的中和 。
②“思与境偕”是对刘勰“神与物游”的发展 。
思与境偕作诗:要想有深厚的艺术意蕴,注意意境的营造,融情入景,以景寓情,使读者在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 。
之前殷璠的“兴象”,皎然的“诗情缘境发”都包含这个意思,而司空图说的最为明确,认为思与境谐是诗的艺术的最高标准,说明意境理论在司空图这里更加自觉和成熟 。
③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论(诗歌的形象特色):是在王昌龄的“境思”、皎然的“采奇于 象外”、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唐代诗歌意境论的一个总结 。
认为诗歌形象是虚实相生的,是在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描写之外,能借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一个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亦即具有召唤结构的艺术形象 。
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