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大自然的诗句( 五 )


爱情里水似乎常常是红娘 , 《诗经国风郑风》的《扬之水》篇就更胜一筹 , 说道: 扬之水 , 不流束薪 。
彼其之子 , 不与我戍申 。
怀哉怀哉 , 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 , 不流束楚 。
彼其之子 , 不与我戍甫 。
怀哉怀哉 , 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 , 不流束蒲 。
彼其之子 , 不与我戍许 。
怀哉怀哉 , 曷月予还归哉! 此诗中不仅表达了远役的士兵对妻子的思念 , 还以士兵之口责问激扬奔涌之水为什么没能带来自己的爱人 , 带她来和自己厮守 , 一起戍边 。
而唐代诗词中水作为意象的出现更是俯首皆是了 , 如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那一深潭的汪汪碧水都比不上我和汪伦的情谊 , 这里水是情感的折射 。
水又是时间的折射“百川东到海 , 何日复西归 ,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这里江水奔腾而去不待人 , 就如时间一样 ,  “空回首 , 白了少年头” , 所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水还是时间的写照 , 且看那“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 , 再看那“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的落寞 , 水 , 一个并不刚毅的物体 , 它承载的讯息确实如此之多 。
其实我们所熟悉的古诗词里的水最多的应该是充满生活气息的 , 或灵动或伤感的部分 。
如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 , 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再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 ,  “胭脂泪 , 相留醉 , 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毛诗词七十首里水系意象出现的大概有七十多次 , “水”本身出现了十次 , “江”出现了十五次 , 海出现了七次 , 波出现了四次 , 浪出现了十一次 , 涛出现了两次 。
这总体加起来是个非常不...
诗歌中黄昏的意象夕阳芳草寻常物 , 解用都为绝妙词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的相思情节 胡花 摘要: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起源于对太阳的崇拜 , 他的意象内涵最先在《诗经?君子于役》中确立为日暮相思的内容 。
经过后世语言不断的丰富发展 , 黄昏意象相思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发展 , 到了唐宋诗词中 , 这个意象已经完全定型。
关键词:黄昏意象 日暮相思 艰难追求 生命意识 时代气息 “音尘自此无因问 , 泪洒川波夕照明 。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 , 黄昏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惯常语 , 用黄昏意象的诗歌随手可拈 , 光盛唐诗歌中写黄昏意象的就有两百多首 , 可见古人是非常喜欢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
那么 , 黄昏意象如何而来 , 又如何发展 , 包含了怎么样的情感内涵呢?这篇文章就此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
( 一) 黄昏意象及其嬗变 黄昏 , 本来只是作为一个时间名词而出现在中国古书上的 。
《易经?随卦》云:“象曰:泽中有雷 , 随;君子以响晦入宴息 。
”这里“响晦”就是向晚的意思 ,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昏 。
在解释“黄昏”这个词时 , 《汉语大词典》上说:“日已落 , 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
”《大辞典》上说:“太阳将落 , 天色快黑时分 。
”在这里 , 黄昏只是一个冷冰的时间名词而已 , 并未赋予它任何人类的感情 。
而最早赋予它人类感情的是《诗经?君子于役》 。
《诗经?君子于役》描写的是黄昏时分 , 思妇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期盼 。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到:“傍晚怀人 , 真情真景 。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说:“日落怀人 , 真情实况 , 描写如画 。
晋唐人田家语诗 , 恐无此真实自然 。
”由此确立了思念主题为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 , 从而开辟思妇怀人的写作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