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记叙文怎么写?(13)


生活作文写作指导
“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 。这种写作活动强调写作对象——生活世界,强调作文的目的——促使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僵化模式,使学生作文不再是闭门造车和单调呆板的应试技能训练,而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体 。下面谈谈“生活作文”的写作指导 。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
观察是人脑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感知活动,是写作的一种基本功 。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和形象 。叶圣陶曾经指出:“要阐述事物,必须首先认识它们,这唯有下功夫去观察 。”鲁迅也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老舍更是主张“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所以
6 让学生“向生活要作文”,就必须先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观察不是一般的观察,更不是笼统地看,而是要细致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看,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的,全面地认识事物 。
二、指导学生善于感受 。
感受是感官受到刺激后的心理反应,它与观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平时所说的“熟视无睹”,与其说是观察的问题,不如说是感受的问题 。正是因为感受能力差,对周围的事物才如“透明” 。但学生为什么写作文还是东拼西凑呢?原因是对生活缺乏理解,缺乏热情和思考,也不会去感受,所以要写好“生活作文”必须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多情善感”和热情的生活态度 。感受是一种心理反应,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求主体要多情善感,对于世事人情物态不要置身事外,而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还要让学生主动地投入生活,对生活产生兴趣和热情,成为生活的主人 。(二)指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感受能力,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接触生活,就会碰到各种问题,善于思考的人会产生新的感受,不善于思考的人则无动于衷 。或者对某人某事已有感受,却照搬别人,就永远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如能独立思考,感受会更新颖,文章会更有创意 。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要指导学生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 。途径有二: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有了疑就有解疑的需要,教师设置了疑点,学生就容易进入思考中去,久之形成一种习惯 。二是在课外练习和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设疑和解答 。
三、指导学生提高认识 。
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无从下笔,是因为认识能力低,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没有新的感受,无从全面地感受事物,下笔肤浅 。只有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整体把握观察对象 。如果认识能力低下,面对新颖的写作材料,还是没有灵感,难以下笔;即使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也抓不住对象的关键,只能写一些平庸的文章,更别说个性化写作了 。那么,究竟该怎样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呢?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其次,要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的意义 。任何一种生活现象,都存在一种本质,只要善于去挖掘,就能透过一粒沙子看世界,平中见奇 。生活中的举手投足无不包含着独特的含义 。即使同一生活现象,本质也不尽相同,所以思考越多,对事物的认识就更透彻,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别出心裁,改变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僵化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