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的格言( 二 )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 , 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 , 照样过我的一生 。
春风微凉 , 将我的酒意吹醒 , 寒意初上 ,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 , 回去吧 , 对我来说 , 既无所谓风雨 , 也无所谓天晴 。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 , 于简朴中见深意 , 于寻常处生奇景 , 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 , 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
上片着眼于雨中 , 下片着眼于雨后 , 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 篇幅虽短 , 但意境深邃 , 内蕴丰富 , 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 , 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
李昌祺的《归自南阳》的诗词赏析 。
归自南阳李昌祺去日犹秋暑 , 归时已冷霜 。
江山非故里 , 人物是他乡 。
老态随年出 , 离愁共路长 。
埃尘如见恋 , 到处扑衣裳 。
从思乡角度看 , 这首诗写了四层意思:一层:“去日犹秋暑 , 归时已冷霜”写离家之久 , 身处异乡 , 所见的不是故乡风物 。
二层:"江山非故里 , 人物是他乡"写家乡变化之大 , 年龄的增长 , 愁绪越来越深 。
三层:“老态随年出 , 离愁共路长”写离愁之深 。
四层:“埃尘如见恋 , 到处扑衣裳”写对故乡的依恋 , 归乡的心情急切 。
尾联想象丰富 , 表达巧妙 , 作者不说风尘仆仆 , 旅途艰辛 , 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说风尘恋客 , 扑向旅人衣裳 , 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 , 富有艺术感染力 。
(1)从思乡的角度看 ,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 。
(4分)(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 , 请简要赏析 。
(4分【参考答案】(1)四层 。
首联为第一层 , 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 , 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颔联为第三层 , 、写随着年龄增大 , 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 , 写旅途艰辛 , 反衬归情急切 。
(4分 , 每层1分 , 意思对即可)(2)尾联想象丰富 , 表达巧妙(1分) 。
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 , 旅途艰辛 , 而是用拟人的手法(1分)说风尘恋客 , 扑向旅人衣裳 , (1分) 。
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 , (1分)富有艺术感染力 。
纳兰性德边塞诗词《秣陵怀古》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山色江声共寂寥 , 十三陵树晚萧萧 。
中原事业如江左 , 芳草何须怨六朝 。
《山海关》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雄关阻塞戴灵鳌 , 控制卢龙胜百牢 。
山界万重横翠黛 , 海当三面涌银涛 。
哀笳带月传声切 , 早雁迎秋度影高 。
旧是六师开险处 , 待陪巡幸扈星旌 。
《南海子》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分弓列戟四门开 , 游豫长陪万乘来 。
七十二桥天汉上 , 彩虹飞下晾鹰台 。
苏轼一生的遭遇及当时著名的诗词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 , 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 , 非常喜欢读书 。
他天资聪明 , 记忆力特别强 , 每看完一篇文章 , 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经过几年苦读 , 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 , 别人看不懂的书 , 他能看懂;别人不认识的字 , 他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 , 他能评头论足发一通议论 。
这样一来 , 许多人对他佩服三分 , 有的甚至要拜他为师 。
苏轼名噪一时 , 洋洋自得 。
启蒙老师见了 , 很是担忧 。
特地送给他一张“学无止境”的条幅 。
可苏轼看后却不以为然 , 认为启蒙老师是嫉妒自己 , 就把条幅丢在书房角落里 。
一天 , 苏轼乘着酒兴 , 挥笔写了一副对联 , 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
苏轼以当代才子自居的对联贴出后 , 有的人见了点头称赞 , 有的却连连摇头 , 启蒙老师气得饭也吃不下 , 觉也睡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