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草的诗句( 四 )


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
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
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 。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
而小雨又滋润如酥 。
酥就是奶油 。
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临近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 。
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
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
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 。
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
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 。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 。
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
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 。
”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
带草字古诗有哪些 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
汉·无名氏《古十九首·青青河畔草》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3.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
北朝·北周·庚信《春赋》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
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5.深庭秋草绿 。
南朝梁·柳恽《捣衣诗》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7.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 。
唐·李峤《萱》8.雨中草色绿堪染 。
唐·王维《辋川别业》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
唐·李白《日出入行》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唐·杜甫《旅夜书怀》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唐·杜甫《蜀相》12.草色遥看近却无 。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唐·韩愈《游城南晚春》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
唐·张继《洛阳作》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唐·张九龄《感遇》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唐·刘禹锡《陋室铭》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8.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
唐·白居易《天津桥》19.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 。
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20.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 。
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21.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 。
唐·徐夤《草》22.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 。
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 。
唐·曹邺《庭草》2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24.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
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25.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
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2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唐·李商隐《晚晴》27.劲草不随风偃去 。
宋·范仲淹《欧伯起相访》28.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 。
宋·欧阳修《秋声赋》29.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 。
宋·欧阳修《再至西都》30.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
宋·梅尧臣《苏幕遮》31.花易凋零草易生 。
宋·苏舜钦《题花山春壁》32.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
宋·晏殊《踏莎行》33.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
宋·林逋《点绛唇》34.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