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反思(12)


听着他们真实的感受,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表现,我趁机诱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说像这样的问题,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回答,而且答案能够表现主人翁的好品质,或者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对我们才有所帮助,我希望今后同学们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来 。经我这样一启发,开始有一两个学生举起了小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说:“文中为什么还要写‘小男孩哭这,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呢?”,孩子们好象真的被他问住了,没有几个马上举手回答的,一个个都在那里紧缩双眉,认真思考呢!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提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动脑思考,提得好 。经我这么一说,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了,“他为什么还要仔细打量高尔基呀?”“高尔基好心帮他,可他为什么还不用高尔基的胶呢?”……渐渐的不少学生都能提出联系上下文回答,或者受名人精神感染、教育的问题来了 。这样一来,就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只提词语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了 。这表明他们经过训练,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面向全体,大面积丰收做得还不够到位 。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一时还很难能被所有三年级的小学生接受,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 。我坚信只要长期坚持训练,他们一定会成功的,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他们的目的 。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主要讲了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从中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之情 。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以研究人物的心理活动为重难点 。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上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体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满怀希望的男孩在高尔基的帮助下实现了愿望 。一代文豪在小男孩的摆弄下,极力配合小男孩的工作 。学生在读——演——想象的过程中,感受着摆弄一代文豪的快乐 。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急转直下的场景,一切进行的是那样顺利 。可是,“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在学生全身心感受快乐的时候,形势逆转直下 。每个人的心似乎都提到了嗓子眼,每个人都忍不住问了一句:“你怎么了?”满怀关心,一腔急切 。高尔基此时的心情水到渠成的成了学生主体的情感 。男孩说:“我没有胶卷 。”此时的“高尔基”们入情入境的松了一口气,恰如其分的对远去的孩子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就因为情境的创设,让每个孩子都走入了文本,所以在课后续编故事时,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一个孩子比一个孩子创造的精彩 。孩子们甚至还为小男孩创设了明媚的前景——就因为这件事激发了孩子的潜能,他终于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