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九 )


常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要诵记的资料感兴趣了,才会有想要记下来的欲望 。课文中以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引导学生感受湖水清澈时,当学生读到:“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我选取多张相关的优美的图片,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在欣赏的过程中让画面回归成语言文字,深深印入脑海 。使语言文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构成生动的画面 。《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大脑的情感中心,也是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 。”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高度情感因素的资料,我们都会很容易记住 。”因此,运用一切手段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孩子的情感 。学生一旦被课文表达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所打动,那么这种情感就能成为记忆内化语言的催化剂 。
3、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 。“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 。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每一重点段落学习之后,我都会落到“应对这样的美景,你舍得破坏它吗?小洁是怎样做的?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 。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忙想到 。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
4、整合平台,拓展提升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处在引导者的位置上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述景色美的句子时,我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取,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感悟,体验 。由学生选取感兴趣的资料,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给足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选取去大胆地探索 。变以往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学生答”让人人都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
本课教学我始终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穿行文本的过程 。能够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训练语感、积累运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让学生从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到通读全文,感知美景 。再根据句子的理解难易、情感浓淡,以及环节设计的先后,处理手段的轻重,选取“读”的不同形式,提出“读”的不同要求,从而到达相应的教学目的 。在理解课文之后,我引导孩子们与文本中的小伙伴展开对话:小洁手中攥住的仅仅是面包纸吗?她还攥住了什么?男孩扔掉的仅仅是香蕉皮吗?他还扔掉了什么?孩子们针对两个小伙伴的行为,透过“攥”和“扔”的对峙,去比较,去发现,学生的思维如泉涌,学生的理解超出了一般文本阅读的层次,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同时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滋润,得到了哺育 。在对话中明晰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这一主题 。本文最后我及时总结:“同样两个手上的动作,这一收一放,美丽只差那么一点点,愿我们都能像小洁一样,攥出一份美丽,一份完美的生活环境 。”使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