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的诗词( 七 )


主题: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
感情:思乡之情 。
感悟:独自在外的人在节日时是倍加想家的 。
高翥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
[注释](1)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
(2)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 。
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高翥(1170~1241) 南宋诗人 。
字九万,号菊□ 。
余姚(今属浙江)人 。
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
高翥是江湖派中较有才情的诗人 。
他的一些诗具有民歌风味,如《秋日田父辞二首》写农村风俗,语言朴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间情歌;《无题》诗也写得与竹枝词相仿佛,如:"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可怜生 。
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他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晓出黄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杨柳这些常见的景物写得相映成趣 。
《多景楼》以深秋晚景衬托故国之思,笔致雅淡 。
所著《菊□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信天巢遗稿》,有《四库全书》本 。
万宽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现代】万宽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 。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
关于“人间孤月映梨花”的理解,为何是“人间”,因为“斯人已殁”而“月亮尚在照临世间”,为何是“孤月”,因为斯人在时,月亮寄托着素洁的情怀,是斯人最好的知己,当斯人作土,便会痴痴地想“是否月亮也会因为我的离去而觉得孤单呢?”为何是“梨花”,首先清明正是梨花开放的时节,坟前也往往植有梨树,“梨花”的谐音正是“离花”,代表着离别,更重要的是“梨花”和“孤月”一样“清华”,斯人虽去,但斯人的精神却化为梨花长存世间,这样的例子在“青陵台上相思树”的典故中可以应证,化用一“映”字,不仅把月光照映在梨花之上的清冷,高远,沉寂的视觉美感传达出来了,而且让梨花和月亮又照应在无声的对话中了,诗人正是通过梨花在此死而复生了 。
(寂寥江上客) 3句上承“不见家”,想象自己未来也是一样的归宿,感慨遂生 。
3句也照应到了题目,清明日,在满城风絮中茫然而望,青山隐隐,家山何在?3、4想象自然,感慨很深,意境极美 。
孤月与梨花都不是实指,作者只是以这个意象来形容自己的清高与才华 。
百年之后如何谁也不知道,作者能如此预想,可见自视极高 。
(承景含光)黄庭坚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 。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
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
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