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大师诗词( 二 )


诗词大师齐聚怎么夸奖展开全部元开《初谒大和上二首》(一)摩腾游汉阙,僧会入吴宫 。
岂若真和尚,含章渡海东 。
禅林戒网密,慧苑觉华丰 。
欲织玄津路,缁门得妙工 。
(二)我是无明客,长迷有漏津 。
今朝蒙善诱,怀抱绝埃尘 。
道种将萌夏,空华更落春 。
自归三宝德,谁畏六魔嗔 。
元开是日本国高僧,于光仁天皇宝龟十年(唐代宗大历14年)撰《唐大和上东征传》 。
这两首诗的第一首,指出汉代高僧摩腾、僧会等,都远远比不上唐代高僧鉴真 。
鉴真品德高尚,成就卓越,弘扬佛法,指点迷津 。
第二首写自己承蒙鉴真的循循善诱,深受教益,从而了解到佛法的一些真谛 。
按:“摩腾”即“迦叶摩腾”,又称“竺摄摩腾”或“摄摩腾”,汉代印度高僧,汉明帝遣蔡愔等到天竺求法,遇之,永平10年(67)与竺法兰同至洛阳,特建白马寺以居之 。
《汉明帝内传》曰:“摩腾、竺法兰,汉地僧之始也 。
”《高僧传》曰:“僧会,吴地僧之始也 。
”“含章”指鉴真内在包含美质 。
“禅林”指寺院,僧徒聚居之处 。
“戒网”指佛教内部条规森严,密如罗网 。
“慧苑觉华”:佛教语 。
王维《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佛者,觉也,得觉满者入佛慧 。
”“觉苑”本谓佛所居的净土,借指僧院,亦比喻修行者的心境 。
“玄津”指佛法;“缁门”指佛门 。
“无明”是佛教语,谓痴愚无智慧 。
王维《能禅师碑》赵殿成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净水 。
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净水 。
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 。
四果永尽,名曰无漏 。
”“漏津”即疏漏之处 。
“三宝”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
《安般守意经序》:“佛教三宝,众冥皆明 。
”《南史·梁昭明太子传》:“素信三宝,遍览众经 。
”“六魔”指众生轮回的六道中的恶魔 。
石上宅嗣《五言伤大和上》上德从迁化,余灯欲断风 。
招提禅草刬,戒院觉华空 。
生死悲含恨,真如欢岂穷! 惟视常修者,无处不遗踪 。
藤原刷雄《五言伤大和上》 万里传灯照,风云远国香 。
禅光耀百亿,戒月皎千乡 。
哀哉归净土,悲矣赴泉场 。
寄语腾兰迹,洪慈万代光 。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日本国的朝臣 。
石上宅嗣(729—781)任金紫光禄大夫、中纳言行式部卿;藤原刷雄任图书寮兼但马守 。
“刬”(chǎn)指铲除杂草;“百亿”是佛教语,指世界及众生 。
这两首诗不仅赞颂了鉴真大师为日本建立律宗、传经授戒、建造招提寺,以及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卓越贡献;而且对鉴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最后两句希望僧俗人等发扬优良的传统,让洪大恩惠千秋万代永放光辉 。
赞美真诚的诗句展开全部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译文:人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 。
译文: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 终不可改变 。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
译文:君子不做违心之事,不做欺骗之事,不做伤害伤天害理之事,所以君子要真诚面对自己 。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
”译文:诚实,是在天人合一及性情温和善良之上的 。
天道就是诚实 。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
——唐·白居易 译文:但是看上去是一副赤血忠心的样子,谁能想得到其实全都是骗人的假话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乐府诗集》 译文: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
——明·袁枚 译文:做人必须要正直,才能写出好作文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 译文: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
小人则是斤斤计较 。
不迁怒,不贰过 。
——《论语·雍也》译文: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论语·为政》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