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期末大班教师家长会发言稿怎么写?( 二 )


(三)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 。
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 。比如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小学里,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比如:自己记作业,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自己背书包,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这些事情小学老师是很少过问的,也不会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学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
(四)加强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
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的准备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准备,也包括前阅读、前书写和初步计算能力的准备 。入学前,家长要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有意注意、记忆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成人可以给孩子提一些观察、记忆的要求 。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孩子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阅读跟不上 。所以入学前让孩子作好阅读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里所说的阅读准备主要是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
(五)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
孩子上学后每堂课有40分钟时间,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现在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 。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倾听是一促和很自然的接受方式 。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极大的兴趣 。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得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 。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辩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 。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家长要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整理书包 。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 。
(六)加强幼儿的社交能力,交际依靠表达 。
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 。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 。在学校不原表达自己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 。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因此在入学前,家长要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七)培养孩子生活规律化 。
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间不能做什么事,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