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pdf( 三 )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 , 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两人的诗 , 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 , 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 , 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 , 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
因而 , 和鲍作相比 , 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
诗歌鉴赏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 牛渚 , 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 , 北端突入江中 , 即著名的采石矶 。
诗题下有原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
”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 , 以运租为业 。
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 , 秋夜乘月泛江 , 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 , 非常赞赏 , 于是邀宏过船谈论 , 直到天明 。
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 , 从此声名大著 。
题中所谓“怀古” , 就是指这件事 。
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 , 古代称西江 。
首句开门见山 , 点明“牛渚夜泊” 。
次句写牛渚夜景 , 大处落墨 , 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 。
寥廓空明的天宇 , 和苍茫浩渺的西江 , 在夜色中溶为一体 , 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 , 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 。
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 , 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 , 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 , 但之所以如此 , 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 。
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 , 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 , 陈子昂登幽州台 , 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之感 , 便是显例 。
而今古长存的明月 , 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 , “月下沉吟久不归 , 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 , 正可说明这一点 。
因此 , “望”、“忆”之间 , 虽有很大跳跃 , 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 。
“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 。
“空忆”的“空”字 , 暗逗下文 。
如果所谓“怀古” , 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 , 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 。
诗人别有会心 , 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 , 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 , 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 。
而这 , 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 。
诗人的思绪 , 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 , 又由往古回到现实 , 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 , 斯人不可闻”的感慨 。
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 , 富于文学才华 , 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 。
“不可闻”回应“空忆” , 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
“明朝挂帆席 , 枫叶落纷纷 。
”末联宕开写景 , 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 。
在飒飒秋风中 , 片帆高挂 , 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 , 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 。
秋色秋声 , 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
诗意明朗而单纯 , 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 , 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 。
清代主神韵的王士禛甚至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作为“不着一字 , 尽得风流”的典型 , 认为“诗至于此 , 色相俱空 , 正如羚羊挂角 , 无迹可求 , 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
”这说法不免有些玄虚 。
其实 , 神韵的形成 , 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 , 并非无迹可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