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天的诗词 李清照( 六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
“玉枕”,瓷枕 。
“纱橱”,即碧纱橱,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 。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橱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
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暗香”,菊花的幽香 。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 。
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
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 。
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
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
小学描写秋天的诗句展开全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王维《山居秋暝》红藕香残玉簟秋 。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 虞世南《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李商隐《夜雨寄北》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 刘禹锡《望洞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 李绅《古风二首 》昨夜西风凋碧树 。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 黄巢《不第后赋菊》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 杜牧《秋夕》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 张籍《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 刘禹锡《秋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 李峤《风》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