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 六 )


古代诗词中鲲的意义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
一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 。
庄周在其《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庄周用汪洋恣肆、气势磅礴的笔调,写出了一只怎样的巨鸟啊!且不说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鲲,那由鲲“化而为鸟”的鹏,一旦飞将起来,那地球看起来岂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鸟蛋了?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
【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
南冥者,天池也⑦ 。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 。
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
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
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
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 。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 。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 。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 。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 。
虽然,犹有未树也 。
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 。
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 。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 。
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
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
古诗词里有哪些诗词中有写到“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写有“亭”离别意象的诗词有: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