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成果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三 )


诺奖成果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文章图片

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图源:nobelprize.org)
本次活动现场 ,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王婷教授分享了她对于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解读 。
王婷教授不仅是一名血液科医生 , 还曾是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塞门扎教授的博士后 。她从专业的角度 , 带来了“机体如何感知与适应氧的变化”的科普报告 。
1995年 , 塞门扎发现了机体感知氧的一个重要因子——HIF , 也就是缺氧诱导因子 。当氧气水平很高时 , 细胞中几乎不含HIF-1α;当氧气水平低时 , HIF-1α的量会增加 , 它可以结合并调节EPO基因以及其他具有HIF结合DNA片段的基因 。但是 , 氧含量是如何调节HIF-1α的呢?凯林和拉特克利夫将目光瞄准了一个重要的结合蛋白 。他们发现 , 在正常的氧气水平下 , 羟基会被加到HIF-1α的两个特定位置 , 低氧状态下HIF-1α的羟基化就受到抑制 , 也就是说 , HIF-1α的基因激活功能受氧依赖性羟基化作用所调节 。今年的三位诺奖得主阐明了氧气感应机制 , 揭示了其工作原理 。
在实际生活中 , 很多心血管病人受到缺血缺氧的困扰 , 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 , 了解了机体如何感知和适应氧的变化 , 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药物来减少细胞的氧消耗;结合基因技术 , 一些先天心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有望得到治疗;尤其对于肿瘤患者来说 , 我们了解了肿瘤细胞的供养供血机制 , 也有助于设计药物和治疗手段 ,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长 。
王婷教授指出 , 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更深入的了解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 , 最终达到能够治疗疾病的目的 。
诺奖成果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文章图片

王婷
普通人对于科学的热爱 , 既来源于对自然的好奇 , 也包含对我们人类本身的一种关爱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路易斯·伊格纳罗曾表示 , “摘取诺贝尔奖的任何科学发现都不应束之高阁 , 而应普惠大众 。”如此看来 , 貌似“高冷”的诺贝尔奖离我们并不遥远 , 它们正惠及着人们的生活 。
科学从来不是位于金字塔顶尖自我陶醉的工具 , 诺奖成果之所以伟大 , 不仅在于这些工作能够沉淀于历史 , 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类改变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