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不羡慕富贵的诗词( 五 )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讲解】知:同"智" 。
距:同"拒" 。
专己:刚愎自用 。
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 。
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 。
"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出处】《庄子·田子方》【讲解】对于人来说,没有比思想颓废、精神萎靡更可悲的了,至于躯体的死亡,那倒是次要的 。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
【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讲解】释:解除,免除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让全天下的人们得到利益;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要让全天下的人们免除祸害 。
此为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赞美 。
贵不凌贱,富不傲贫 。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我要的是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带作者介绍,诗词解析的,大家...展开全部《晚春》唐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
才思:才华和能力 。
【赏析】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 。
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
"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
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 。
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