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六 )


第五,社会关怀不足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 。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 。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
(四)马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
上面大体介绍了全国的留守儿童问题现状,下面结合我们的调研情况来说说歇马村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经济效益不是很好,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了去城市里务工挣钱,当地歇马农民主要选择的是大连等周边城市,常常是每月,甚至相隔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看看 。据2008年的暑假下乡的统计:参加支教活动的45人,其中有21孩子的父母有一方在外务工,占46.67%;有4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务工,占8.89% 。当问及4个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孩子父母不在家你们的感受是什么,他们回答父母不在家感觉家里空荡荡的,父母不在家感觉缺少了一份爱,缺少了一份依靠! 案例一:
提到留守儿童,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名叫孟庆辉的孩子,他今年已经12岁了,他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躯,眉宇间总是呈现出莫可名状的忧愁,脸庞微显出一种苍白 。后来才知道很多时候他都不吃饭,只是啃方便面,记得我小的时候,能够吃上一些方便面便是最大的幸福了,然而,现在确是一种无奈了?? 由于频繁转学他现在还在上四年级 。他的父亲是一名船员,常年出航在外,很少能回家照顾他;他的母亲则在多年前离开了这个家,再也没有回来;小庆辉现在和年过六旬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放学回家后也时常会帮爷爷下地干活,因为转学的关系,庆辉在同龄人之间明显被孤立,他的性格也显得内向、孤僻,我们做支教的时候他也很不积极主动 。队长王维和他单独聊的时候他告诉他说喜欢读书,尤其是《读者》、《意林》等综合型的杂志,这次听说我们为他们募集了图书特别的兴奋;他还告诉我他喜欢玩篮球,但是他爷爷不给他买,怕影响他的学习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三农问题中有着特殊地位的问题——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缺乏双亲经常性关爱和沟通交流、教育指导的孩子不仅学业情况令人担忧,而且往往存在社交沟通能力差、自卑、乏自信等各种心里问题:勉为其难担负监护职责的空巢老人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科学知识匮乏,教育孩子的方式过于简单,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推行和随外出父母在外就学,越来越多的乡村小学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在小学合并的浪潮中,乡村匮乏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仍然难于改变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匮乏和落后的局面 。二零零八年的暑期实践活动我们为歇马小学捐建的宏志图书室,由于小学的在职教师只有十一位,图书室的管理只能是认可老师代管,由于教师课程多,图书室的利用情况很是有限,据管理图书的老师介绍,每个学期开放的时间也仅有三次,能够真正阅读到图书的小学生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