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三 )


《守望教育》的特点是其文笔不像一般教育着作文笔的生涩和艰深,显得平和宁静、灵动流畅和诗意盎然 。
在《行走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一辑的篇前语中,作者写道:“且让我们一道在树下坐一会儿,让我们共同享受此刻的宁静与自由,倾听心灵深处细微的震颤 。让我们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 。”这样的文字,让平和从容状态下的教育深情、教育哲思,在人们宁静的心灵里汩汩流淌……
在《远离故事的教育》中,作者深情回忆儿时听大人讲故事的情景:“连同冬夜的柴火、夏夜的星光、秋夜的清凉,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童年的记忆之中 。有故事陪伴的童年,虽然贫穷,但不寂寞 。童年的生命时光在故事的记忆中依稀存留,在回望中鲜活如旧,带给我绵绵不绝的生命暖意 。”读这样的文字,一种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 。
读这样的教育着作,有如轻风拂面、甘露润喉,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
这是《守望教育》的魅力,也是刘铁芳先生的魅力 。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看到刘铁芳《守望教育》第二辑的标题是“我在,故我说” 。我马上联想到了这样一句“我思,故我在 。”?阅读,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对话的过程,多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 。有人把阅读经典名著比作与伟大的哲人对话,“阅读一百本好书,就是和一百个有思想的人对话 。”这种深层阅读中的思考,更能体现出人存在的价值 。
在这方面,美国的教育值得借鉴 。有个老师布置给二年级孩子的任务是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求孩子自己跑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而且参考资料要来源于不同的地方 。还要求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 。(详见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164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而且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略读、浏览的能力 。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 。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艺术:(1)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2)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