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心得体会怎么写?( 二 )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 。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 。”一样吗?
三字经里一个个榜样 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 。我们要教育学生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

《三字经》心得体会怎么写?


《三字经》是一部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我获益匪浅 。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
“性相近,习相远”,讲述的是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差别越来越大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告诉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还有“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 。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不要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终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述的是要让儿童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例子 。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第一位是孝和悌,而孝和悌是不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作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理解并付诸行动的指导准则 。
“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 。通过阅读此内容,可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可激励我们奋发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