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风雨的鸟诗词( 二 )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鸾凤 李商隐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
凤 伊梦昌(唐) 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 。
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 。
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 。
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
凤凰台 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
凤归云 滕潜(唐)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
凤 李峤(唐)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
凤 李商隐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
仪凤 杨嗣复(唐) 八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 。
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 。
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 。
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 。
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 。
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
登凤凰台 杨万里(宋)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
凤求凰 司马相如(西汉)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诗词中“风雨” 意象有哪些 意象?简单地理解:就是喻意之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这个属于中国诗学和美学的专用名词,两 个字含盖的也是两方面的内容 。
即“意”与“象” 。
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即:取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煽情”的“道具” 。
这些“道具”都是一个一个十分具体的客观形象 。
(关于意象一词的文本解释:它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 。
) 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
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 。
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的一勾一画一点一染,却为意而增彩而绽放 。
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 。
意象作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汇与统一,学者们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创作与鉴赏学等的层面,都可以为意象组建成一支繁复庞杂的系统 。
比如:构成意象的物象、表象、心象、语象等,细述起 来就非常的复杂了 。
不过在此可以重点说说“物象”这个概念,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中,最直观最先入为主的就是“物象”,它可以说是组建成作品意象的地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