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序的诗词

含序的诗词

含燕和雁的古诗词??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作者:姜夔燕雁无心 , 太湖西畔随云去 。
数峰清苦 。
商略黄昏雨 。
第四桥边 , 拟共天随住 。
今何许 。
凭阑怀古 。
残柳参差舞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归燕诗》作者:张九龄海燕虽微眇 , 乘春亦暂来 。
岂知泥滓贱 , 只见玉堂开 。
绣户时双入 , 华堂日几回 。
无心与物竞 , 鹰隼莫相猜 。
带有暗示的诗句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 , 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 , 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 , 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 , 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 , 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 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 , 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 , 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 , 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 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 , 咏物所言之“志” ,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 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 对之进行多维解读 , 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 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 供广大朋友参考.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 , 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 , 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 , 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 , 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 , 自然规律 , 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 , “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 , 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 , 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 , 阳光明媚 , 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 , 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 伴随着风雨之声 , 落花片片 , 满地缤纷 , 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 , 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 , 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 , 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 , 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 , 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 , 己去谁葬 , 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 , 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 , 以此句为诗开头 , 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 , 花影妖娆各占春 , 纵被东风吹作雪 , 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 , 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 , 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 , 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 诗人借水的清冷 ,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 , 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 李煜《虞美人》) , 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 , 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 , 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 , 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 , 一腔幽愤尽泻如注 , 悲愤之情 , 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 , 为全家人缝制衣服 , 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 , 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 , 心志专一 , 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 , 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 , 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 , 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 , 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 , 捣衣砧外 , 总是玉关情.”(宋 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 , 风送砧声这种境界 , 不仅思妇伤情 , 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 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 , 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 , 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 , 即使平常诗人 , 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 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 , 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 , 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 , 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 , 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 , 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 , 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 , 大雁飞过 , 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