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听取他人建议的诗词( 七 )


劳和逸的结合 ,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
(6)持之以恒 。
学习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它要靠长期的积累 , 长期的努力 , 所以持之以恒就显得特别重要 。
(7)实习实用 。
要学得真知 , 非躬行实践不可 , 要在实践中学习 , 在运用中学习 , 这种方法摒弃了那种学究式的静坐读书的方法 , 很有意义 。
(8)浓缩提炼 。
学习语文往往会经过薄—厚—薄的过程 。
语文知识少 , 经过刻苦学习 , 知识越学越多 。
要学会会学习 , 提炼知识 , 把握住最本质的东西 。
六、学习方法1.合理分割时间 。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 , 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 , 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 , 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 ,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 , 还不会产生疲劳感 。
如果可能的话 , 还可以意识的训练自己缩短所用的时间 。
2.一心不能二用 。
有许多同学喜欢边学习边听音乐 。
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 , 但这样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 , 而且长此以往 , 你将在安静的环境下反而静不下心来学习 , 所以还是在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再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 , 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
3.科学复习功课 。
实践证明 , 千万不要将整晚的时间用于复习某一门学科 。
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 , 而且效果也很差 。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 , 课堂上不可专注于记笔记 。
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 , 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 , 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
“红袖添香,秉烛夜读”,什么意思? 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
语出:清 。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 , 红袖添香 , 眷属疑仙 , 文章华国炳烛夜读:点着蜡烛读书 。
出处:《说苑·建本》原文: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①师旷②曰:“吾年七十 , 欲学 , 恐已暮矣 。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 , 少而⑥好学 ,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 如炳烛之明 。
炳烛之明 , 孰与昧行⑦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编辑本段]注释:①炳烛:点燃蜡烛 ①于:向 , 对 ②师旷 , 字子野 , 春秋晋国人 , 著名乐师 , 目盲 。
③炳烛 , 点燃火把、火炬 。
先秦时期尚无蜡烛 , 当时称烛 , 即是火炬 。
④戏:对……开玩笑 。
⑤盲臣:师旷为盲人 , 故自称盲臣 。
⑥而 , 能够 , 又能 。
⑦昧 , 昏暗 。
行 , 此作并列、行列 。
昧行 , 有黑暗中行走 。
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七十岁了 , 很想再学习 , 恐怕已经晚了 。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对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呀?”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有胆量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 , 年少又能好学 , 如同升起的太阳 , 阳光渐明 。
年壮又能好学 , 如同中午的太阳 , 光芒四射 。
年老又能好学 , 如同点燃的火炬 , 火光明亮 。
点燃火炬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学好之后)对事物能清晰明理(炳烛之明)怎能与瞎摸瞎闯同样对待呢?”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对 。
” 含义:好学 , 总不嫌晚 。
师旷对晋平公说的一番话 , 对任何时期 , 任何年代想要学习的人都是忠言激励 。
如今 , 世界发展很快 , 变化很大 , 过去学会学精的东西 , 今天并不一定适用、贴合;今天出现的新事物 , 还需要继续学习、理解 。
社会在不断进步 , 竞争尤其激烈 , 要迎头赶上 , 与时俱进 , 除了学习 , 增添新知识 , 增进新技能 , 没有别的再佳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