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上元节赏灯的诗词( 六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描写元宵花灯的代表性诗词有哪些呢? 有关描写花灯的诗词有很多 。
例如唐代苏味道在其《正月十五日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B音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该诗形象地描绘了唐代元宵之夜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
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 。
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元宵节的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的场景 。
元宵节赏灯象征着什么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届时家家挂灯,人人赏灯 。
关于元宵赏灯的来历,这里有个十分曲折动人的传说 。
汉武帝时,有个足智多谋、诙谐滑稽的东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 。
宫门森严,他却可以随便出入,以随时取悦皇上 。
他外表随便,内心善良,常为宫中彩女向武帝求情 。
这年腊月,一连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给武帝折几枝梅花,忽见一个宫女哭着向玩月池中跳去,慌忙上前拉住 。
细细一问,她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妹妹,进宫之后再没见过他们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近几日风雪交加,愁闷不堪,想与家人见见面,又怕武帝不允 。
思来想去,还不如一死了之,黄泉之下再与父母相会 。
东方朔安慰了她一番,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 。
他出皇宫,离长安,到元宵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下,然后就回到长安,在大街上卖起卦来 。
人们久仰东方朔的大名,争着前来求签问卜,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 。
众人大惊,纷纷求教解脱的方法 。
东方朔郑重地说:“正月十三日,火神君会来长安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路口等候 。
天到未时(约下午一时到三时),会过来一个骑红色毛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焚烧长安的火神君 。
你们前去拦路哭求,或许有救 。
” 人们听了,互相串联,相约多邀一些人,去十里铺大道口等候 。
正月十三未时,果见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个骑着红色毛驴的红衣女子,众人连忙上前苦苦哀求 。
姑娘道:“我是领旨火烧长安的,玉帝到时候要亲自站在南天门察看的 。
你们既然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皇上想想办法 。
” 人们拿了火神君赐给的红贴,回到长安跪在午门前,要把贴子献给皇上 。
汉武帝接过侍卫们传进来的红贴,见上面写着四句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 。
”武帝看了吓得魂飞魄散,忙请东方朔商量应付的办法 。
东方朔禀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里的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火神君也会知道的 。
皇上可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祭献天神,再传谕全城百姓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驾临长安上空的火神君,想来她会心软下来不再放火的 。
同时,您再下旨让京城臣民一齐动手做花灯,于十五、十六晚上在大街小巷、内屋外院一齐挂上红灯,从天上看起来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便能骗过在南天门察看的玉帝 。
此外,再令城外臣民届时进城观灯,皇上与皇后、妃子、宫女,分散在人群中去街上赏灯,驱灾解难 。
” 武帝大喜,依言而行 。
正月十五,太阳刚向西天斜挂下去,人们已纷纷张灯结彩准备起来 。
武帝带了皇后、妃子,皆穿便服,在几个也穿着便服的亲近大臣和侍卫的保护下,混在人群中去街上观灯 。
宫女、太监们也三三两两上街而去 。
华灯初上,万灯争辉,各种火伞、火马、转子莲、花筒、炮打四门、火龙摆尾等花灯呈奇争彩,颇为壮观 。
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忙叫姐姐的名字 。
元宵早在这里等候,见父母妹妹果然赶来,忙扑到母亲身上 。
亲上团聚,互叙衷肠 。
十五夜平安过去了,十六夜也平安过去了,元宵与亲人团聚了两个晚上,心情十分欣慰 。
由于东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过灯节,并逐渐流传到各地 。
这一节日因元宵而起,故称“元宵节” 。
又因元宵节要吃汤圆,汤圆以元宵做得最好,所以也称“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