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诚信的议论文怎么写?( 三 )


“言不信者,行不果” “民无信不立 ”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关于诚信的思想结晶 。看来早在很久以前中华民族就已经意识到诚信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但是反观现在,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被各大媒体报道得轰轰烈烈;达芬奇家居造假事件面临超亿索赔,重庆老堂客火锅老油、口水油过滤再上桌 。以及前段时间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地沟油事件无一不冲刺着我们的神经,挑战者我们对本国企业的信任底线 。这样的事实,实在让公众难以接受,基本原因则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监管不力,中国文化中关乎于“诚信”的道德文化的确出现了缺失 。关于道“诚信”的先贤哲语倒是相当的多 。然而,人们在内心里所构建的操守防线,常常经受不住考验;在社会运行中建树的制度法则,常常面临“目空一切”的挑战 。贪官若是,奸商若是,侩民亦如是 。只要能赚钱,管它食品有毒有害,管它手段违法犯罪 。获利越大,操守防线门阶就越低 。社会变动越是深刻,这种操守防线的弃守越是显著 。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元素,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理由 。但如果存在“短板”,也就难以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因此,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文化建设,既应填上“尊重生命”这块“基石” ,诚信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体现出去的它需要我们用时光去鉴定,须要用举动往证明,需要用事名去认可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这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所坚韧不拔的信心 。人生永远的彩虹—诚信,人间间有百媚千红,独爱诚信一种!诚信是个人成功的道德准则,是国度发展的基石,更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
古人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 。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 。“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 。古人为人诚实、恪守诺言的例子比比皆是 。
例如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不自以为是,要虚心 。说话办事要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孔子在《论语》中谈个人修养和待人之道时多次说到“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 。孔子在谈到治理国家大事时说:“民无信不立”,认为“信”比军队、粮食还要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