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红颜逝去诗词

悼念红颜逝去诗词

悼念老师去世的诗词 1.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5.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级!6.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
7.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
供参考 。
悼念老师去世的诗词全文 怎么学写好诗句首先是诗词的格律,近体诗的格律是很容易讲清楚的 。
绝句或者是律诗,第一个原则必须是押平声韵,韵脚的字一定是平声的,转化成我们现代汉语来说,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声和第二声 。
第二,每一句当中的平仄声字是相间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其实,近体诗--绝句和律诗,翻来覆去,就这么四种格律 。
第三、写诗的时候,整首诗能否呈现出一种诗的意境,能否把诗人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我觉得关键还在于练得是不是多,并且是不是读了足够多的古人的经典作品,把这些经典作品消化成自己诗的感觉之后,然后才能在格律的基础上作出有诗的韵味的诗来 。
第四、掌握我们现代汉语里面,哪些字是平声,哪些是上声,哪些是去声,才知道怎么把这些汉字嵌入到诗词既定的格律里面去 。
当然掌握格律这还只是敲响诗词之门的第一步,我们说第二步就是要找到诗词的感觉,营造什么样的意向,营造什么样的诗词的意境 。
第五,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当你的真情实感,情感足够浓厚,足够强烈之后,也许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第六、当然如果格律、情感、意境都够了,那我们追求的就是诗的最高境界--立意 。
你的立意是不是与众不同,是不是能够推陈出新,那这是一首好诗的最高标准,或者最高的区别了 。
悼念死去的爱人的诗词有哪些? 西晋潘岳最早创作《悼亡诗三首》,写对其妻子去世后经久难泯的怀念,遂开悼亡诗一途 。
齐梁间诗人沈约、隋诗人薛德音,俱有同题为“悼亡”的诗,都是悼念亡妻的 。
梁江淹有《悼室人》十首,也是悼亡之作 。
? 唐之后,悼念亡妻的诗词,多不以“悼亡”为题 。
总起来看,悼亡之作远不如哀祭文那样众多,这是因为悼亡诗词毕竟是诗(词)人们的即兴抒情之作,有妻子去世而且要先于诗(词)人的事,也毕竟是极少数 。
另外,夫妻之情是人世间最珍贵也是最隐秘的感情,我国古代的诗(词)人们,尚缺少将这一感情宣于诗词的习惯和勇气 。
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李商隐的悼亡之作最有名,尤其是元稹,有《遣悲怀》七律三首,又有《离思》七绝五首、《六年春遣怀》七绝八首,共十六首悼亡诗 。
词人中,以宋苏轼和清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最有名,尤其是纳兰性德,词题中明标有“悼亡”、“梦亡妇”、“亡妇忌日”、“亡妇生辰”等字样的词即有五、六首之多,其他无题而语中可能涉及悼亡的词远不止此数 。
悼亡诗词其要在于感情的真挚而不在于字面上的刻骨铭心,苏轼《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数句,即因此而传诵 。
又因为悼亡诗词悼念的不是那些志存高远的士人之辈,而是与诗(词)人久居一室的妻子,所以写来多亲昵之语,又多撷取妻子在世时的许多生活琐事,并与妻子死后人亡物在作比较的方式表达感情 。
元稹的悼亡诗且多议论,这与元妻韦丛不但与丈夫生前恩爱,且甘于贫贱、品性高尚,所以元稹诸如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其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其四)这些比而兼议的句子,也成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
————————————————————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 。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
这是一首悼亡词,所悼念的是追随苏轼二十三年的爱妾朝云 。
———————————————————— 半死桐·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