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种境界

古诗词三种境界

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 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1.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
2.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
3.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
人生“三种境界”分析:1.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
涉世之初 , 我们懵懂、彷徨 , 但我们志存高远 , 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
2.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
.我们确定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之后 , 为了寻求真理和理想 , 我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探索学习 , 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
我们这些青壮年绝大部分处在这个阶段 。
3.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
我们可能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仍一无所获 , 正值困惑颓废无以名状之际 , 却发现原来成功已在不意间获得 。
踏破铁鞋无觅处 , 得来全不费工夫 , 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
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
这是种很高也很难得境界 。
许多中老年人历经沧桑 , 终于世事洞明 , 了悟人生 。
最能表达出人生三种境界的诗词是什么?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
有境界 , 则自成高格 , 自有名句 。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二]有造境 , 有写境 ,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
然二者颇难分别 ,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 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
[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回头蓦见 ,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 此第三境也 。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 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学习的三种境界(著名古诗词)展开全部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 , 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 , 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 , 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 , 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 , 原意是说 , “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 , 西风黄叶 , 山阔水长 , 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 ,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 , 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 , 登高望远 , 瞰察路径 , 明确目标与方向 , 了解事物的概貌 。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 , 以小见大 。
那如果按原词解 , 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 , 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
喝酒的这个境界 , 是寒喧之后 , 刚数杯下肚 , 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

【古诗词三种境界】

此时 , 欢者更欢 , 愁者愈愁 , 不过 , 肚中纵有千番言语 , 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
灌水的这个阶段是 , 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 , 打字不快 , 技术不懂 , 骂架不行 , 所以 , 不管论坛(BBS)、聊天室 , 一般都比较“谦虚” , 也不敢大动作灌水 , 还多是“新手上路 , 多多关照”之词 , 显得比较“礼貌” , 比较“懂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