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的诗词( 四 )


阿婆还是初笄女 , 头未梳成不许看 。
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 , 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 , 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 。
六、严谨 论诗十绝(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 , 作诗容易改诗难 。
玉经雕琢方成器 , 句要丰腴字妥安 。
戴复古强调:反对因袭 , 重视精细 , 切忌草率 。
七、多师 戏为六绝(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 , 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 , 转益多师是汝师 。
杜甫认为:对待前人的作品 , 应善于抉择 , 批判继承 , 不论古人与今人 , 不论时间的先后 , 既要向一切有成就的人广泛学习 , “转益多师” , 化为自己的养料;又要善于“别裁伪体” , 剔除糟粕 , 不应囫囵吞枣 , 食古不化 , 步人后尘 。
八、深入实际 论诗三十首选一(元好问) 眼处心生句自神 , 暗中摸索总非真 。
画图临出秦川景 , 亲到长安有几人? 元好问主张: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作家只有“亲到长安” , 面向现实 , 才能“眼处心生” , 激发真情 , 才能产生有“神”的诗句 , 画出逼真的图景;若“暗中摸索” , “闭门造句” , 则断然写不出好作品来 。
九、有主见 论诗五绝(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 , 纷纷艺苑漫雌黄 。
矮人看戏何曾见 , 都是随人说短长 。
赵翼认为:学习前人 , 必须善鉴 , 须破门户之见 , 须有独特的见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而决不可信口雌黄 , 盲从附和 。
十、虚心学习 逢王建有赠(张籍) 新诗句成相借问 , 闲来议尽共寻思 。
终今三十余年事 , 却说还同昨日时 。
张籍认为 , 凡立志成才者 , 应善于向师长学习 , 向朋友学习 , 向一切内行者学习 , 并将他们的才智变为自己的才智 , 以促使自己早日成才 。
十一、戒骄 题画竹(戴熙) 雨后龙孙长 , 风前凤尾摇 。
心虚根柢固 , 指日定干霄 。
全诗以竹喻人 , 并喻示:只要具有虚心好学的品格与扎实学问的根底 , 必将有所作为 , 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
十二、怀志 晓窗(魏源) 少闻鸡声眠 , 老听鸡声起 。
千古万代人 , 消磨数声里 。
诗人巧借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之典 , 警示人们要立志奋发 , 有所作为 , 切不可蹉跎岁月 , 要有时不我待 , 立志济天下 , 安邦民 , 为国献身 。
十三、高节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全诗启示人们 , 凡要做一个坚强、正直的人 , 就要经得起千磨万凿的敲打 , 就要经得起烈火般的考验 , 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即使粉身碎骨 , 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 。
十四、百折不挠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诗意梅花凌寒独放 , 为“有暗香来”而不屈不挠 。
十五、坚毅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韧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诗人赞扬岩竹的正直品格与坚韧精神 , 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 , 顽强的毅力 , 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刚劲坚韧的节操 , 才能在成才的路上 , 不断探索 , 开拓奋进 。
十六、反腐 题长安主人壁(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 , 黄金不多交不深 。
纵令然诺暂相许 , 终是悠悠行路心 。
全诗揭露金钱对人情世态的污染 , 勾画出钻营逐利者的冷漠心态 。
十七、倡廉 两袖清风(于谦) 手帕蘑菇及线香 , 本资民用反...
文章《千锤百炼为一绿》中,最能概括王安石反复修改诗句的过程的词...换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做官时实行变法改革 , 历经磨难.晚年在钟山定居 , 江南明媚的湖光山色抚慰了他劳累困顿的心.他寄情于山水 , 写了许多歌咏江南青山绿水美景的名篇佳作. 后来 , 朝廷又招他去京城做官.王安石怀着眷恋的心情乘船渡过了长江 , 来到瓜洲.船停下了 , 回首望去 , 依稀可见江对岸的京口(今镇江市).啊 , 钟山只不过在数重山之外 , 但是却可望而不可即了!王安石怅然 , 情不自已 , 写下了一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 , 拿起朗读一遍 , 圈去“到” , 在旁边注上“不好”二字 , 于是闭目吟哦 , 提笔写下“过”字.又读一遍 , 还觉不妥 , 改为“入”.“春风又入江南岸”——“又入江南岸”?王安石摇了摇头 , 江南的春风不是这样凌厉的.他圈去了“入”字 , 撂下笔 , 长叹了一声 , 走出船舱. 滔滔的江水拍击着船舷 , 滚滚的思绪充溢在胸间.王安石遥望江南 , 忽然想到 , 何不换成“满”字.他急进船舱 , 提笔把诗的第三句改为“春风又满江南岸”.他一边写一边读 , 刚写完 , 立刻又把“满”字圈去了——是啊 , 江南要是“满”春风了 , 还有什么韵味 , 还有什么魅力可言呢!再说 , 春风是不见踪影的 , 用“满”来形容春风也不确切. 王安石反复修改 , 换了十几个字 , 总是不满意.直到想出了“绿”字 , 这首诗才算完成.春风无迹可寻 , 但春风一至 , 江南倏忽绿了 , 那么突然 , 又那么自然.“绿”字描绘了江南春风的气韵 , 引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情和景 , 和谐地融和在一起了. 于是 , “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文学史上的名句 , 王安石千锤百炼炼字炼意 , 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