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词选( 五 )
今检陆游诗词,唯得《无 咎兄郡斋燕集有诗未章见及,敬次元韵》(见《剑南诗稿》卷一)、《赤壁 词》(调下原注:“招韩无咎游金山 。
”见《渭南文集》卷四九)、《浣溪 沙》(调下原注:“和无咎韵 。
”见《渭南文集》卷四九),其余均亡佚 。
乾道九年,陆游自编《东楼集》,收古律 30 首,并有序,见《渭南文集》卷 十四 。
序谓乾道八年在王炎幕府“凭高望■”,“思一醉曲江、■陂之间, 其势无由”,及发而为诗,“欲出则不敢,欲弃则不忍”,遂“叙藏”之 。
据此序检《剑南诗稿》,似此集所收之诗已大部失传 。
陆游乾道八年南郑从 戎时写下不少军旅之作,曾自选百余篇编为《山南杂诗》,而在舟行过望云 滩时竟坠落水中,此《山南杂诗》百余篇因此失传 。
另外,据陆游长子陆子■的《〈剑南诗稿〉江州刊本跋》,陆游在严州 时自编前稿,于旧诗多所去取,“其所遗诗,存者尚七卷”,陆子■别其名 为《剑南诗稿遗稿》 。
但《剑南诗稿遗稿》早已失传,部分作品在他书中有 所保存 。
如,王象之《舆地纪胜》收陆游供诗六首,首尾完整者二首、残句 四首,皆陆游在严州编诗前之作 。
再如,《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收诗 196 首,未见《剑南诗稿》者 14 首,这 14 首诗与陆游晚期作品不类,当是严州 编诗之前所作 。
据此,似可推断须溪及王象之曾接触过《剑南诗稿遗稿》 。
我们为什么推断陆游一生至少写了三万多首诗呢?根据当然是有的 。
《渭南文集》卷二七《跋诗稿》云: 此予丙戌以前诗二十之一也 。
及在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 。
然此残稿,终亦惜之,乃以付子聿 。
绍熙改元立夏日书 。
跋语中所说的“丙戌”,是乾道二年(1166),陆游时年 42 岁 。
查《剑南诗稿》,陆游乾道二年前的诗作有 111 篇 。
按《跋诗稿》所说, 111 首 诗是“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的结果,说明严州再编前有诗 1100 余首,而这 个数字仅是“丙戌以前诗二十之一”,那么,丙戌以前,即陆游 42 岁以前, 就写诗 22000 余首 。
这是有根有据,不容置疑的了 。
根据《剑南诗稿》,陆游 42 岁以后的诗收 9027 首,这个数字加上 42 岁之前的 22000 余首,就已 31000 余首了 。
在此,我们尚未涉及陆游 42 岁之 后诗作的亡佚情况 。
总之,我们可以肯定,陆游一生最少写了 3 万余首诗 。
在诗歌创作方面,陆游异常勤奋,他自称:“三日无诗便怪衰”,“损 食一年犹可健,无诗三日却堪忧”,甚至到了每日必有诗的地步(“无诗日 每惭”),由此,他的诗作是异常丰富的 。
问题是,既然陆游一生创作了至少 30000 余首诗,为什么只留下 9000余首呢?为什么乾道二年前之诗仅留下“二十之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不能不提到南郑从戎 。
陆游在绍熙三年写下《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 作歌》(《剑南诗稿》卷二五),诗云: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
打■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
...
陆游的其他诗有哪些陆游的部分诗如下: 一、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 。
字务观,号放翁 。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 。
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 。
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 。
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
二、部分诗词 1、直抒胸臆《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
“气如山”2 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