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诗词特点( 二 )


’这‘明白而家常’,正是直言无隐的表现 。
另外所谓民间俚语,是说他不避俗字、白字,能以俚语入词,正因为他的词能让人听了就明白,可琅琅上口,并且反映出市井百姓的生活全貌,所以他的作品大为风行 。

【柳永诗词特点】

三、领字的独创领字是柳永最独特的创见!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 。
这个领字与‘之乎者也’的虚字不同,他包括多种词类,而且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为多,在字数上,他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而且他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他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 。
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韵,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 。
’这‘一二语勾勒提掇’一语,说的便是‘领字’的作用 。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渐霜风凄紧...
柳永的诗词有何特点柳永与苏轼的词作的不同特点:一、内容上:柳永的词多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记述风光胜景,涉及时事、政治、人民疾苦者很少 。
苏轼的词冲破了“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境,提高了词品 。
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他都用词来表达 。
苏轼也写爱情词,风格清丽,感情真挚 。
二、语言和写法:柳永的词属于婉约派 。
他长于铺叙,善用白描,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写得淋漓尽致,情辞婉转 。
柳词的语言不用典故,不讲典雅,不避俚俗 。
全是市井浅语,却能状难写之景,达难叙之情 。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开创豪放新风,发展了词律,打破了声律的束缚 。
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以清雄韶秀见长 。
他多方面吸收前人诗句入词,还摭拾经子史传、杂家小说语言、当时口语,打破了只有香软绮丽字眼方能入词的传统风气 。
柳永的词有什么特点? 柳永(生卒不详),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 。
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 。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故称 “柳屯田” 。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 。
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 17首、3首和13首慢词 。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
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 。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 133种词调 。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
令、弓丨、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
柳永的词有哪些特点? 柳永(约987—约1053),又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
柳永词最重要的贡献是成熟地运用了长调词适于铺叙、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特点,为后人在词中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容纳更复杂的内涵,开拓了新路 。
他的作品内容主要写男女相思和作客流浪生活,如《雨霖铃》等,反映出封建社会失意文人的思想情绪,不少作品带有消极颓废的倾向 。
有谁知道柳永词的特点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