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1)


我一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用“同课同构”,即同年段老师进行群众备课,上同一节课用同样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是否更能节省教研时间,共享教学资源的研发 。而在同样的教学设计实施中,加以自己个人魅力,并不断进行教学设计的改善,是否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
经过我们几个年段老师的讨论,我们决定在年段公开课中采用“同课同构”这一方法 。我们以《圆的周长》这一课进行群众备课,并于10月29日这一天由三位老师连开了三节课 。
精彩的课堂来自精彩的预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务必作精心的预设 。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 。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 。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生命状态的数学学习是生成的数学学习,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用心性,随着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 。在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去认识体验所学知识,同时还伴随着许多意外的发现 。我们备课的重点就这样放在了精彩的预设.
第一节课纪老师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力求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纪惠玲上完一节课,我们立刻在叶福泉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探讨 。李维准老师之后上了第二节课,针对纪老师上节课的不足处“怎样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他做了一个简单教具:细绳一端绑着一个物品,甩动成圆形,细绳短,圆小,圆的周长就小,细绳长,圆大,圆的周长就大,体会细绳——也就是半径与圆周长的关系,从而体会到“直径大周长就长,直径小周长就短”的道理 。而其他的教学细节也更趋完美了 。下午,我之后上第三节课,压力真的是很大 。为了解决上午两节课精彩有余练习不足的弱点,我大胆使用了计算器,由于计算周长用到圆周率3.14,同学们算起来数字大计算繁难 。使用计算器后,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同学们进行的练习更全面深入了 。对新课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