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妻离子散的古诗词( 四 )


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行》,“行”者歌也,是时有“长歌行”、“短歌行”,此乃“饮马行” 。
这部民俗诗集,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为:“客从远方来,遗(念wei)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尺素”即书信,当时没有纸,写信用丝织品,谓之素;尺乃短也,仅尺长而已 。
我国清代国家邮政发行的首套普通邮票中“角”单位者,就采用了“双鲤跃龙门”图案(图一) 。
我国台湾省于1965年和1969年先后发行了两版“双鲤图”普通邮票共12种(图二),也都采用了这一典故 。
(刘道宜 中国古代通信发展考.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人们很早就使用通信的方法来互相联系了 。
根据古书记载和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来推断,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发明文字和使用交通工具之前,就已经能够互相通信了 。
当时人们通信,很可能是采取以物示意的通信方法 。
我国云南省境内,有些少数民族中的个别部落,在解放前还停滞在原始公社阶段 。
他们没有文字,也没有交通工具,可是却有原始的通信方法:例如景颇族有些部落,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载瓦族的青年人把一片叫做“得郎”的树叶送给他的女朋友,表示请她去赴约会;在佤〔wǎ〕族中,如果送的是火药或铅弹,是表示要打仗了,如果送的是一块结晶的方盐,中间钻个小孔,那就是困难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意思 。
从这几个例子里,我们不难想象古代人们是怎样用以物示意的方法来互相通信的 。
以物示意的通信方法,是一种很原始的方法 。
后来,人们的来往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就开始出现了有组织的通信方法 。
根据古史记载,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幽王时期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 。
据说在边疆及通达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 。
烽火台里装满柴草,遇到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起烽火报警 。
各路诸侯见到烽火,就会派兵前来援助,共同抵抗敌人 。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
周幽王有个宠爱的妃子褒姒〔bāo-sì〕长得很美,可是总不爱笑 。
有一天,周幽王为了逗她发笑,就无缘无故地下令点起烽火 。
各路诸侯看到警号,都纷纷带兵赶到 。
结果自然是白跑一趟,上了大当,什么动静也没有 。
这么一来,果然把褒姒逗笑了 。
可是后来到了真有敌兵入侵的时候,各路诸侯看到烽火,都不再相信了,因而谁也不派兵来救 。
周幽王因为得不到各路诸侯的援助,抵抗不了敌人的进攻,不但自己被杀,西周王朝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