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文章图片

近年来,一些高校出现大学生自我伤害,甚至自杀事件 。这些悲剧令家长痛心,引社会关注 。深究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为此,笔者认为高校要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一、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今年上半年,笔者所在的心理教研室进行了一项抗挫能力测试,随机抽取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各100人进行调查,问卷从正反两方面设计30个对学生心理有直接影响的问题 。结果显示,心理承受能力低,常有挫折感的占7% ;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虽能承受一些压力,但遇到大的打击,就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占41% ;心理承受能力强,能在各种艰苦环境里保持旺盛斗志的占52% 。这些数据说明有近半数学生相对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提高其抗挫能力,就有可能发生悲剧 。也可以看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 。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8年又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可见,为符合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学生就业难、竞争压力大等问题 。如果再出学生轻生乃至犯罪事件,势必影响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同类同级学校中竞争力就会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学校发展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 。所有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身心健康,可从问卷来看,现在的学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性别、所学专业的关系并不大,与家庭状况、祖辈身份、精神状态、人格特征关系紧密 。具体表现在学习环境变化、学业受挫、恋爱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可大体归为以下几类 。
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过度关爱中长大,往往难以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 。进入大学,不少人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便会产生自卑、困惑、无助等心理问题 。还有一些学生从农村到城市,由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可能产生自卑、冷漠、孤僻等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