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 )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受挫带来的焦虑心理 。从高中到大学,很多学生由高中的紧张状态到大学的放松状态,突然失去学习目标和方向,有时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 。学业的受挫,自信的缺失,进而就会产生焦虑心理 。随之,来自过级考试、职业证书考试等方面压力,导致一些学生处于超负荷状态,加重学生紧张、焦虑等症状 。
恋爱问题带来的困惑烦恼 。大学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因青春期的冲动,也会出现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现象,引起紧张、担忧、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或者因理想的恋爱观与现实情况发生矛盾,而陷入痛苦、迷惘、消沉之中,甚至情感破裂后产生报复心理 。因没有恋爱而变得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的情况也时常出现 。
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孤独心理和自我封闭 。大学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走到了一起,不同的风俗习惯常会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孤独心理 。一些大学生宁可在网络里诉说,也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说话,在现实中封闭自我 。
三、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教育网络 。
一要建立一套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 。学校要根据实际需求配备专(兼)职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学段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要制定分级分类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的责任,按照心理健康程度的轻重,分类对全校学生进行筛查,按照“红黄蓝”三级建立一人一档的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专人专管 。
二要制定一套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学校教研室要依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加强案例研究和分析,建立一套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对情感情绪、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完成学业、稳妥就业等心理困扰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教会学生适度释放情绪和压力 。同时,还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充分利用心理教师资源、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心理疏导,利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
三要完善一套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跟踪监测的有效办法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根据“红黄蓝”三级心理健康档案,分别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监测,充分发挥班干部、宿舍长和宿管员的作用,对出现严重失眠、情绪异常、行为异常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并及时报告,适时研判,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水平,从源头上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同时,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兴趣爱好和乐观品格,学会提高自我调解及自我抗压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