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漫话——危机背后( 二 )


再比如循规蹈矩,源于英国人醉心于制定各种规则 。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的作家老舍,就描述过他对英国人的印象:“英国人有很多规矩,他们不能想像到别人可以没有这些规矩 。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他们马上认为这个人是野蛮,不屑于再招呼他 。”不过他认为,这也导致了英国人予人难以接近的感觉,他甚至认为,英国人把礼貌与体面当成一种武器那样,就是使人不敢离他们太近 。
在凯特看来,英国人喜欢排队,就属于若干规则中的“距离规则”和“公平游戏规则” 。在英国常能看到在车站、商店柜枱、电梯前自觉排成整齐有序的队伍,有时好像没有任何理由就排起队来 。如果说有例外,酒吧的吧枱是英国唯一一个不需正式排队就可以买东西的地方 。
英国学者家乔.莫兰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英国排队文化的成因 。他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源于十八至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由于商品交易形成了规模,市场秩序便变得至关重要,为防止无序的抢购行为,于是出现了用排队来保证良好的交易秩序 。二是归咎于上世纪频繁的战争与饑荒,导致粮食供应不足,被迫实行配给制,每个家庭为能得到足够的口粮,必须遵守规矩排队领取 。事实上不论是哪种可能,时至今日排队文化已与英国人的性格融为一体 。
当然再说到讽刺挖苦,这恐怕如今已成为英国人的基因符号 。英国剧作家普里斯特利认为,“英国人所赖以生存的氛围十分有利于制造幽默 。常常大雾袭来,四周模糊不清,很少有那种晴空万里、轮廓清晰的天气 。”在我看来,这或许与大部分英国人性格内敛有关 。他们通常不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甚至患有“社交拘泥症” 。因此以讽刺挖苦来制造幽默,是打破冰冷和尴尬气氛的最好方式 。
按照凯特的说法,英式幽默包括了讽刺、挖苦、揶揄、戏谑、自贬等多重元素,这些在英国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比比皆是 。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是英剧《憨豆先生》(Mr.Bean)和《首相你想点》(Yes Minister),前者主人公傻乎乎有些自闭,后者把自黑推到极致,尤其是剧中那个“国会下议院一半人是好管閒事的自大狂,另一半只想捞点好处”的名句,把英国人刻画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