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岗位员工年度个人述职报告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首先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参加公司20xx——20xx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及对20xx年公司经济发展规划的展望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各自的工作心得和对公司20xx年经济发展规划的意见 。
本人作为精纺纱线部生产一线人员,主要职责是对国产前纺一套生产线设备的维护和上机工艺方案调整 。我们国产生产线除了给宁波中源、常州溧阳等客户作少量纱线外加工之外,纱线供应主体仍然是我们公司的面料部 。要谈起个人对20xx年的工作心得,那么我就首先谈谈我们国产生产线上存在着的一些小小困扰吧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生产的单子批量小、品种多、色号杂 。这给上机工艺调整肯定会带来比较多的不方便,特别是几公斤或20、30公斤的投料,产品质量就比较难控制;而品种多、色号杂的情况,一旦有哪个批质量控制得马虎一些,就很可能会有出纰漏的可能 。
二、车间湿度太低,难以让纺纱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湿度下进行 。车间湿度不稳定,容易致使纱线支数有偏差,(湿度低时,大多数表现出负偏差,如宁波中源48s纱经常实纺成46.8s左右),产生更主要的问题是:纺丝光毛涤纱(丝光PTT、丝光PARSTER等)时,前纺尚且可以凑合着做,但到细纱工序上时,往往会因车间湿度不足,致使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产生静电现象严重,出现纤维时常缠绕上、下肖皮圈问题,细纱断头后,纤维不能直接吸入吸风管,而是飘头后缠绕在前皮辊、前罗拉和绒辊上,有的锭子断头后形成飘头纱,不只生活难做,条干质量根本也没有保障(粗、细节多,飘头纱增多) 。车间挡车工虽然通过地面洒水、用小喷雾器喷雾加湿,但收效甚微 。
三、有时根据客户需要,生产任务紧、交货急的单子,还有就是需要改纺支数的单子,由于受国产粗纱生产能力所限,以及工艺和生产安排从简原则,有的纱批只能拉到进口粗纱上做,产品质量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
四、设备配置不够完备 。纱线部国产前纺缺少一道末道针梳FB452设备,少了该道工序,产生的负面效果,就是后面两道粗纱重量不匀率容易超标、纺低支纱及含化纤比例比较大的混纺品种长短纱问题比较明显 。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只有靠提高前道针梳重量不匀率控制指标及三针出条单重来弥补这些缺陷 。
以上四种情况,我们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探讨和努力改善这种状况,争取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对纺纱方面的影响 。当然,我讲这些因素或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来开会诉苦的,因为我们还远远没有诉苦的资本,精纺纱线部的成品纱线在圆机织造等后道加工过程中,遇到了纱线条干均匀度不达标、因为条干细节多、弱捻等问题引发纱线断头率高、织出布面经常出现布洞等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和克服的最现实问题,下面,我就来重点分析一下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以下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