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范文有没有?( 七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设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
1、部分学生用红领巾蒙住眼晴,多媒体出示图片,生看图,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蓝天、白云,好美呀!”
生2:“我看到了蝴蝶、花朵、小草,心情很高兴 。”
生3(蒙着眼睛):“我什么都看不到,眼前一片黑暗,好难受 。”
生4(蒙着眼睛):“我眼前一片漆黑,想立即把红领巾撕掉 。”
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失明了短短的一分多钟,你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取下蒙在眼上的红领巾,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盲人,终日生活在黑暗之中,举步维艰,他们多么渴望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与眼睛有关的文章,题目叫作‘永生的眼睛’ 。”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质疑“眼睛怎么会永生呢?谁的眼睛永生呢?”
(设计理念: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感情与哲理的导入能够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多媒体出示“读书提示”,生自由读书 。
2、检查预习 。
3、师:“读完了课文,你认识了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师小结:“是啊,主人公琳达在自己的亲人去世后,忍住悲痛,将他们的眼角膜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使他们得以重见光明,这多么让人感动,下面我们一起搭乘时光列车穿越时光道来到遥远的1965年 。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
1、那一年,年仅14岁的琳达遭遇了人生中第一个不幸 。她伤心,难过,而更让他痛苦的是,父亲既然要将母亲身体的一部分捐赠给他人,如果你是琳达,你会同意吗?此时此刻,琳达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而面对这一切,父亲是怎么说的?生答,多媒体出示语句:“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
①生读 。
②交流:把自己的身体给予他人,这在课文被称作什么?理解“器官捐赠 。”
③是什么样的力量让父亲这样做的呢?
出示资料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