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说课稿( 三 )


(设计依据:对人物形象分析后,要进入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原因的分析 。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回答,第三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回答时可能觉得无从下手,而设计这个问题,是体现学生回答关于文章的态度观点时要注意到作者的经历处境,有的放矢,同时带出对苏轼被贬黄州时的相关情况的介绍,突出二人在“不遇”上的相似之处 。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同时落实“阳狂”“污垢”“傥”等字词的理解)
②苏轼对方山子的人生选择持赞赏态度,他有没有做出与方山子一样的选择,为什么?
(设计依据:苏轼的思想很复杂,儒释道思想都存在于他的思想之中 。谪居黄州,是苏轼平生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他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心态下,他渴望摆脱尘世烦扰,去过潇洒隐逸的生活,所以他对方山子的人生选择持赞赏态度,这也是佛道思想在他身上的体现 。但是在苏轼身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所以当苏轼面对人生打击时,他可以用释道思想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但仍然不放弃积极入世,救世济民的人生理想 。苏轼对方山子人生选择的赞赏不等于他也会走同样的道路,只是他此时心境的一种折射 。同时补充苏轼离开黄州之后的人生历程和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是让学生对苏轼的思想,人生态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遇到挫折打击,并不是只有归隐山林一条路可走 。)
③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你是会作出像方山子一样的选择还是像苏轼一样的选择,为什么?
(设计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用现代观念来审视作品内容和思想倾向,对于现代中学生还是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来引导,同时也应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至于学完一篇文章就不加辨别的全盘接受,而这个问题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回答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4学习小结
①关于形象塑造和文章结构
②隐与不隐的人生取向
5课后作业
请大家课后搜集关于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相关内容 。
(设计依据:“隐士”文化中国自古有之,学生们也不算陌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六板书设计
方山子
少年 血气方刚 一身侠气
成年 折节读书 立志用世
晚年 归隐山林 怡然自得
苏轼
少年成名 才华横溢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不遇共鸣
《方山子传》说课稿
襄阳三中
凌镇华

说教材
《方山子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推荐篇目 。《方山子传》这篇文章通过苏轼与方山子在岐亭的相遇,记叙了方山子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其人生经历的记叙,塑造了陈慥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也借此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贬黄州的无限感叹 。在这篇文章前,已有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引导,对如何鉴赏形象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方山子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把前几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