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四 )


下课了,我的心中相吃了冰凉薄荷一样清爽,那股痛快劲无与伦比 。这精美的课堂尾声足足使我兴奋了一整天,并且逢人便讲 。这节课成为本学期我最难忘的时刻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 。);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 。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 。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
探究专题不能只是对课文语言疑难问题的解决,更应是直入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提炼出探究专题 。学习《鸟的天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动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共存 。课伊始,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抓住“天堂”一词,提出一个什么专题供大家探究?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纷纷猜测,有的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还有的说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的基础上,抛出探究性专题——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