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让生活更美好作文如何写?( 二 )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化的语文”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 。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 。(1)尽情表演,再现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 。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尝试实践,体验生活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 。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作者用诗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生哲理 。教学时,如果教师仅限于从语言文字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可能浮于表面,感受不深 。为此,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爬山、郊游,来感受大自然里的奥秘,从而引出主题 。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觉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此外,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应该致力于把学生写作向文学创作的高度引导,而不是像长期以来形成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敷衍、应付的层次,引导他们树立为文的高度责任感,彻底搞清楚为何而作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深度地介入生活,并且要走进生活,自觉地联系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将写作与自我需要、个人兴趣、情感的发展联系起来 。也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折射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文章真实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个性鲜明 。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可把他乡认故乡”
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写勤奋总是离不开牛顿、居里夫人;一开讲成功在于后天的努力就是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的小时候;一提起身残志坚就忘不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千篇1律,千人一面 。作文本上更有大量的学生让焦裕禄、李素丽、黄继光等走上前台;屈原、杜甫、白居易也从历史中走来,有些材料使用起来也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背诵,生搬硬套的学习现状——这种膏药似的写作套路与现阶段小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十分复杂敏感的心灵是极为不对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