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什么意思(千与千寻一家其实死了)( 二 )


千与千寻什么意思(千与千寻一家其实死了)
文章图片

3. 对人类自身的反思 宣扬了环保的主题 , 或者严格地说探究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影片也许可以说已经意义深远了 , 但《千与千寻》当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还不止这些 。在探究人与自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 , 作者对人类本身的思考在片中也是表现得相当深刻的 。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3.1贪婪 这是作者表达得比较直接的一个方面 , 也并没有采用过多的象征手法遮掩或者隐藏 。造成一切问题的根源 , 是人类内心的贪婪 。故事的发生就源自千寻父母对美食的贪欲 , 此外片中还随时对人类的贪婪进行描绘 , 如汤婆婆对魔力的贪婪 , 油屋中某些职员对炭烧的贪婪 , 以及整个油屋从上至下对金子的贪婪等等 。从整体上来看 , 人类的贪婪更多是通过油屋来表现的 。油屋象征的是一个企业、公司、团体、机构或者组织 。我们可以把很多词集合起来表示油屋的象征含义 , 小到只有几人的团队 , 大到整个社会 , 都可以看作油屋 。总之 , 一群人因为某种目的集合在一起 , 有着明确而复杂的分工合作 , 有着上下的权利、等级和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 , 就是油屋 。而这里的“某种目的”就是利益 , 即每个人为谋求自己的利益在油屋工作 。无止境的对利益的欲望 , 即是贪婪这个词的解释 。总之 , 对贪婪的描述在片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 而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正是贪婪 。此外 , 在赤裸裸地反映贪婪的同时 , 作者也让人类实现了对贪婪的自我救赎 。片中很多有着明显缺点的人物都经历了一定的转变 , 坊变得懂事;汤婆婆变得明理 , 不再霸道 , 并最终宽容千寻并与自然和解;小白变回有名字、有自我的河神;还有无面人的转变、河之主的转变等等 。而有趣的是造成这些转变的 , 甚至可以说拯救整个世界的 , 却是一个10岁的单纯、不谙世事的孩子 。难道成年人不会比孩子更明事理、更懂得把握自己吗?这也是宫在片中提出的一个问题:造成所有是是非非的是心智成熟的大人 , 而解决问题的却是一个懵懂单纯的孩子 , 解决问题靠的也是孩子的善良与纯真 。回到贪婪这个词上来 , 孩子单纯的心反而是经得起诱惑 , 没有贪欲的心 。片中反映贪婪的另一个重要意象就是“吃”(完整的说包括“吃”、“被吃”和“吐”) 。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而变成猪 , 而变成猪之后就要被宰给其他的人吃;无面人不停地吃 , 在吃下河神丸之后又不停地吐 。片中对各种食物的描绘也极尽奢华多样 。通过参照宫崎骏对之前作品的评论可以发现 , 这些对“吃”和食物的描绘反映了生态人类学家中尾佐助提出的照叶树林文化论的思想:作者把整个世界都理解为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 。宫崎骏在对之前的作品《风之谷》和《幽灵公主》的访谈中分别说道: “在这个世界吃与被吃是同一回事 , 因为整个森林就是同一个生命个体 。”(关于《风之谷》的访谈) “例如蒙古人就是靠草为生的 , 各种生物吃了草 , 然后人再从生物身上取得盐分、肉和皮 。死亡的生物尸体也归给其他生物 , 归于土而滋养了草 。蒙古人在这个巨大的食物链和生命循环体系中生存 , 也看到自己的存在 。”(关于《幽灵公主》的访谈)) “做与吃 。不仅是公平 , 而且是谁来做 , 谁来吃 , 或者讲劳方和资方间的关系 。” (关于《幽灵公主》的访谈) “要活着就要吃 , 而要吃就必须要做 。贪婪是什么?只想吃不想做 。” (关于《幽灵公主》的访谈) 虽然相比之前的作品而言 , 作者在《千与千寻》中基本摆脱了森林这个意象 , 在之前的作品如《风之谷》、《幽灵公主》、《百变狸猫》当中 , 都有着大量森林的意象 , 森林或为故事的发生地 , 或为各方争夺的焦点等 , 但电影在吃与被吃的问题上仍然体现了照叶树林文化论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