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五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 , 更像一个寓言 , 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 , 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 , 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 , 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他所在的船连接欧洲和美国 , 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 , 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否则他的故事怎么被世人知晓) , 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 。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这些问题 , 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 , 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 , 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 , 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 , 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 , 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 , 人应该何去何从?
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 , 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 , 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 , 也没能带他离开 , 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 , 慌了 。我喜欢这个处理 , 有很多电影 , 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 , 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 , 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 , 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
或许 , 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 , 又是另一种完美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 , 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 , 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 , 时而气势磅礴 , 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 , 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 , 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 , 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 。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 , 而又低沉深婉 。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电影配乐史上 , 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