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诚信演讲稿( 五 )


第一,从人性的不足来讲,在现今社会,人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合约法律置之度外,作出种种自私行为 。例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开始急促发展,但信用制度、市场规则尚未健全,于是一些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人就会钻制度以及法律的空子,不讲信用,形成现今种种“见利忘信”的现象 。对于这种利益至上而抛弃诚信的人,如果我们再对他讲诚信,换来的恐怕就是对方更加的得寸进尺!
第二,从教育性来说,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她约束着人们行为、思想 。面对于诚信不足的人,我们或愤慨,或无奈,但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希望对方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它,这样才能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那么对诚信不足的人不讲诚信,使其尝到苦头后,对方才能深刻意识到自己不讲诚信的后果,进而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拾诚信!
第三,从社会性来讲,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们奢望着以一颗宽容之心去感化着诚信不足的人,能真正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的人又有几个!反而利用我们的善心更加为所欲为,继续谋取自己的利益 。反之,我们以相同的方式对其小惩大诫,改正其错误行为 。
小到个人,大到社会,这种方式都是有利的 。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对诚信不足的人不该讲诚信
记得孔子曾说:“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这话我不同意 。有时我想,会不会是弟子们编《论语》的时候记错了老师的话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先生若是在船上,是决计不会抛下那个装着“诚信”的背囊的 。这我相信 。
中国本来有“已然诺”的传统,说不定比德国人还守信些 。《战国策》里已不乏其例,何况还有“尾生抱柱”这样极端的例子 。该足以让后辈自豪了吧!但是很奇怪,恰恰相反,后来的演变很出人意料 。先是韩非子把“诚信”好好消解了一番;后来,好多权术家将开头孔子那句值得怀疑的话奉为圭臬 。无怪康有为写了一本《新学伪经考》,说《论语》是后世无赖伪造的 。这种转变在文学作品里也不乏其例 。《三国演义》里鲁肃的诚信有目共睹,到头来落得毛宗岗一句批语:忠厚乃无用的别名 。有点可悲 。悲谁呢?鲁肃还是毛宗岗?
话或许说的有点过分,但真真是因为有些失望之故 。新文化运动把这些不好的“文化”都扫除掉了,此乃大大好事,值得拍手 。我们接下来面临的任务,就是尽力提倡“诚信为本”、“一诺千金”的优良传统,并亲自蹈行 。这儿说一件事,或许是值得深思的 。一位大学新生去北大报到,当天事务确实很多,拿饭票,领学生证,铺床,买热水瓶……这位新生带着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 。恰巧对面走来一位老人,新生以为是工友,就说老师傅替我看个行李成吗?老头说行 。后来新生就去忙乎了 。从早忙到傍晚,新生忽想起自己的行李还在校门口让老头看着呢 。他满心愧疚地往校门口跑,也没抱多大希望 。谁知那老头颤巍巍地还在那儿等他,白头发在风里飘啊飘的 。新生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