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反思

在教学《画杨桃》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上《画杨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 。因为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 。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 。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 。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 。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 。至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 。根据这种情况,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 。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 。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 。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 。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 。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 。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